@xianle82 年前
在网上看到一个话题:“上班的时候忍住不发火也是工作的一部分。”
评论区众说纷纭:
“每天被工作气死一万遍也不辞职,用忍者神龟的精神来工作,就是不发火。”
“月薪30000元,老板给的工资中已经包含了情绪抚慰金,从此再也没有发火的理由。”
“工资不高,图的就是快乐,我才不收情绪垃圾,有火当然要发。”
“发不发火,要视情况而定,必要时要适度还击,更利于身心健康。”
可见,有人把情绪与工资高低挂钩、有人视之为搞笑的段子,觉得不可思议、我们是职场人而非机器人,怎么能做到不发火呢?
其实,“不发火”并非要我们戒掉情绪,而是要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和谐共处,有调节情绪的自控能力。
身在职场,要学会提高情绪觉察能力,能妥善地接纳自己的情绪,同时也能理解他人的情绪存在,不被负向情绪裹挟,未来的职业通道才能走得更宽和更远。
01
上班发火“一时爽”
职场关系“火葬场”
方蕊是公司的文案创意人员,专业扎实,能力突出,算是团队中的佼佼者。
造但最近她却被烦恼的情绪包围,明显感觉到团队小伙伴逐渐在孤立她,就连平时赏识她的直接上级都投来异样的眼光。
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她的一次情绪失控,怒火之下爽了自己,却葬送了和谐的职场关系。
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,领导组织召开创意审核会,她和叶子共同负责新项目,原定两个人共同演示一起构思的创新。但会议中途有个非常重要的客户来电,她出来会议室接听了一下,没想到等她回去时,叶子已经完成了演示,并将创意归功于自己。
这让方蕊很愤怒,自己熬了两个通宵却为别人作了嫁衣,当领导问及她有没有补充意见时,她实在忍不住冷嘲热讽说:“我的意见重要吗?叶子是部门最具创意的人,简直是别人肚里的蛔虫,我都不配跟她搭档!”跟着就翻着白眼扬长而去。
尽管发泄情绪解了一时之气,她却忽视了工作场景和语言分寸,导致职场关系相当糟糕。
在同事眼里她变成咄咄逼人、脾气暴躁之人,在领导眼里她成为不懂合作、情绪化严重之人,谁都不愿跟她走得太近。
青年作家李尚龙曾说:“真正的高手,从来不会让情绪控制自己,而做出后悔的举动,他们会控制好情绪,成为人生的主宰。”
人是情绪的产物,有时会成为情绪的俘虏却不自知,任由情绪笼罩自己,才会导致行为被情绪控制。
要知道,职场没有一帆风顺,同事之间磕磕绊绊在所难免,错误的情绪表达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,不但会让自己沦为“猪队友”的行列,还会受到排挤,致使职场关系恶化。
02
学会“扮猪吃老虎”
去“情绪化”等机会
俗话说:“花要半开,人要半醉,人生也要难得糊涂。”在职场上亦同样,最厉害的高手,不是才智聪明但喜形于色的人,更不是佯装懵懂却急于出头的人,而是心如明镜还装傻充愣的人。
他们自带神秘色彩,无论外界如何,永远都是波澜不惊的笑呵呵的状态,仿佛是没有情绪的“天外之物”,谁都可以欺负一样。
而事实是,他们的内心如虎豹一般,紧盯目标,知道克制情绪,慢慢积累,厚积薄发,等待更好的机会。
晓峰是公司的HR主管,地道的东北汉子,人长的也高大魁梧,与之形象相反的是他的处事风格,心细如发、思维缜密、做事周全。为人也特别低调,不展现任何锋芒,几乎不参与小团体活动,也不去议论同事的家长里短,就算是被领导问到同事的缺点,他都是用轻松诙谐的小幽默一带而过。
这为他赢得了一个好人缘,与领导相处的分寸也拿捏得很好。他严格遵循自己定的“不争是争”的原则,不炫耀邀功,也不自视卑微,不显山不露水地把工作处理得很漂亮。
工作中从未见他发过火,既能吞下委屈,又懂韬光养晦,这让他在职场顺风顺水,用了两年时间就晋升为人力高管。
职场环境错综复杂,白热化竞争下充满了尔虞我诈,学会“去情绪化”做个高情商的人,才是职场一路畅通的“绿卡”。适时的大愚方是大智慧,不但可以让你裹上自我保护色,还会在关键时刻消除尴尬,化解关系危机,建立和谐工作氛围,这也是职场迂回的处世之道。
03
作为职场人
想要做好情绪管理的3个方法
1、事情在前情绪在后,换个渠道去发泄
歌手周深在offer3节目中点评曾说:“在职场,遇到问题,要先处理事情再处理情绪,要学会给自己顺毛,大家都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长的。
毕竟职场的工作场景大都处于公开和透明的场合,稍有不慎就会落下话柄。将情绪滞后处理,并不代表着要压抑情绪,保持“职场性沉默”,这是不可取的。
真正的高手,他们在面临强烈的情绪时,会通过认真分析的方式去选择情绪的发生时机。先处理好眼前的事情,换个非职场渠道、或换种方式来发泄和排解情绪,如事后找专门的“情绪排解室”、有氧运动、空旷呐喊等方式去缓解情绪,理性地将自己从情绪危险区拉回到正常状态。
2、拓宽心理舒适边界,提高情绪反脆弱性
在风险领域有位知名学者塔勒布,他著有《反脆弱》一本,并提到世间万物的特性都可用脆弱性、复原性和反脆弱性来概括。其实,我们的情绪也是一样,不断提高情绪的觉知,保持情绪起伏的敏感度,扩大自己心理的舒适边界,情绪的反脆性会让我们承压能力变强,学会逆势生长。
产品战略专家梁宁曾说过:“如果把人想象成一部手机,人的情绪是底层操作系统,他的能力只是上面一个个的APP。”这个比喻很形象,假如我们的情绪很脆弱,恰似一碰就碎的玻璃器皿,试问怎样才能抵抗未来职场中不确定的风雨坎坷?
我们在对每日to do list复盘时,需要养成记录情绪的微习惯。清晰地记录当日的小确幸和小确丧,采用“行为回顾法”,描述行为表现、感受和想法、及背后的事实。通过持续的记录,锻炼情绪觉察的敏感度,准确地判断自身的心理舒适区边界,并向冒险区缓缓拓展,让情绪的张弛度更大一些,在面临外界压力时就会更稳一些。
3、适时借力,建立第四层人际关系
俗话说: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。”身在职场,尽管我们小心翼翼去处理工作,但依然难免会有疏忽犯错的时候,会产生焦虑、懊悔、无助等负向情绪,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。
若张德芬老师在《遇见未知的自己》中写道:“压抑多年的情绪,就像是黑暗的能量。唯有带着爱的觉知之光,才能消融它们。”
身在职场,我们绝不是独立无援的孤岛,能理性审视自己情绪的同时,还要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。
用心去找到值得信赖、又愿意倾听的情绪伙伴,成为彼此的情绪“树洞”,可以将自己的“后背”毫无保留地交付对方,建立第四层人际关系,取得真正的关系联结。
通过相互支持、彼此赋能,让情绪能量池良性流动起来,持续得到滋养,拓宽情绪能量的“护城河”。
人在职场,笑到最后拼的不是爆发力,而是持久力。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,允许它们自由流动,但要对其有效地调节和控制,做自己情绪的主人,才能收获轻松美好的职场关系,开启职业发展的新征程。